2.長時間曝光 &拍攝模式選擇
開始學習攝影是9月,在冬天藍調的時間其實很短,5~10分鐘就結束了,如果我用到F22,可能一張照片就要1分鐘,這樣沒時間再去作構圖的修正,所以當藍調出現的時候,我會使用A模式(光圈先決),然後光圈測一下,至少要讓相機曝光超過1秒以上。
為什麼要先用「光圈先決」,因為一開始決定好光圈大小之後,到底要曝光多長的時間其實不是很清楚,所以先用光圈先決讓相機自己判斷一下,之後再跟根據拍攝後的照片微調。特別是有時候拍出來會發現有點過曝,此時要切換到「M模式」,光圈還是一樣,但是時間可以再減少,調整出一個適合拍攝的時間。
長時間曝光可以用在拍攝車軌、平滑的水面等。另外拍攝倒影的時候,也可以透過長時間的曝光增加水面影像的呈現。
(1)車軌拍攝
車軌拍攝就是利用長時間的曝光,使感光元件一直保持曝光狀態,產生一個光的軌跡。如果拍攝的時候是面對來車,此時都是白光為主,白光看起來又會更亮,蓋過了車尾燈(紅色)。
拍攝車軌需要
快門線:可以減少按下快門的時候造成的相機震動,也可以透過快門線去控制曝光時間。
腳架:拍攝車軌的時間至少都超過1秒以上,所以使用腳架去長時間拍攝。
B快門:這是要根據拍攝地點而定,但是有B快門在拍攝的時候會更有彈性),利用快門線去控制時間,不用在去相機中設定曝光時間。GX1的B快門是120秒左右,但是長時間的曝光會造成雜訊的提高。
圖一:信義路與基隆路的十字路口每個路口至少都超過1分鐘以上,但是曝光時間拉長又被左上角的燈光影響造成過曝,而且GX1的曝光拉長到120秒後整個畫質變得很差,最後只好各路口的車軌都是獨立拍攝,之後使用疊圖的方式。
圖二&圖三:很單純的車軌,只要控制好構圖,然後看一下車流的狀況,這時候建議使用B快門,利用快門線去控制快門的開關,避免手按快門造成相機的震動。
圖四:拍攝當天天氣好,空氣品質也不錯,所以整個照片拍出來感覺很有立體感,但是因為車流量不大,所以車軌數量不多。
圖一 |
圖二 |
圖三 |
圖四 |
(2)平滑的水面
從圖五~圖七這三張照片來看,同樣的一個瀑布,因為曝光時間的不同,所產生的效果也不同,圖六與圖七因為曝光時間只差了1/2秒,所以效果比較沒有那麼顯著。圖五則是利用高速快門1/640瞬間凝結住了。
圖五 |
圖六 |
圖七 |
圖八與圖九是在台北的美堤公園拍攝大直橋,圖八是太陽剛要落下,就算光圈已經縮到了F20,時間還是要1/100秒,所以還是看的到水面的波瀾,圖九則已經日落後,拍攝時間是24秒,整個水面看起就是平滑的一片。
圖十是在高雄的圓山大飯店,當天風很大,所以沒辦法從水池中拍到倒影,但是因為長時間的曝光,所以水面是平滑的一片。
圖八 |
圖九 |
圖十 |
大大好~~謝謝您的分享教學
回覆刪除很喜歡您的照片分享
讓我忍不住想問了
iso 最低
f/16
關降噪處理
長曝後雜訊都重…
事後使用LR除噪還是顆粒感很重
想請問大大如此做法可像您的照片都純淨一般呢?
GX1拍攝的設定有什麼技巧呢謝謝再次分享
謝謝順心
您好,我都是會另外在拍攝RAW檔,從RAW再去LR除躁效果會比較好。另外除非必要其實我很少用到F16以上去拍攝,因為鏡頭的最佳成像到這邊一定不佳,所以可以的話多嘗試不要去拍到那麼長的時間,有時相機測到40秒,可以用30~35去拍,事後才由LR去調整.
回覆刪除你拍的好漂亮喔 看來我也要好好研究我的GX1了
回覆刪除